第372章 是板藍根,我加了板藍根
“什麽根馬黛茶?”
馬黛茶他們都熟悉,那是阿根廷球員的标配。
梅老板甚至時刻都離不開馬黛茶,走到哪裏都要攜帶裝着馬黛茶的保溫杯。
但是板藍根,兩個人卻從沒聽說過。
在撒鹽哥金碧輝煌卡特爾風格分店裏,墨辰先制作了一壺板藍根馬黛茶。
其實完全沒什麽難度,無非就是将是系統贈送的板藍根混入馬黛茶中。
板藍根味甘,略帶苦味,其實和馬黛茶的味道,相差不太多。
馬黛茶這種東西,全世界只有南美的阿國人奉為摯愛。
因為那種炭燒後的苦味,如果不是從小就喝,真的很難接受。
媒體們已經拍到無數次梅老板在休息期間捧着手裏的大保溫杯和馬黛茶。
靠着老板帶貨,這東西之前在龍國也小火了一下。
但馬上就銷聲匿跡了。
因為即便是喜歡喝茶的龍國人,也很難适應這種味道。
把上好的龍國安國板藍根混入馬黛茶中,墨辰先自己嘗了一口。
“哇……”
“好苦。”
說實話,馬黛茶裏加不板藍根,作為龍國人的墨辰真的品不出來。
把這份抗感冒飲品放在桌前,阿圭羅和克雷斯登都滿意的點了點頭。
光是這大杯的茶壺,就是傳統的阿國風格。
在這裏隊員們都是自行帶馬黛茶的,當地很少有正宗的馬茶。
不過撒鹽哥的店鋪可不一般,為了吸引各路明星世界杯時間來吃飯,他足足做了幾個月的功課。
此時的Nusret的分店,可以買到世界杯各路豪強們的家鄉食物,全都是精心空運過來的。
當然也包括這地道的阿國馬黛茶。
人稱阿坤的阿圭羅,和營養師兩人直接提着壺,你一口我一口。
這種喝茶風格也是他們的習慣。
為了表示兩個人交情好,一般共同喝一壺茶,而且是不能擦壺嘴,這樣顯得很不尊重對方。
兩人咕咚咕咚你一口我一口喝了幾次,咂巴着嘴,皺眉對視。
“坤,這茶,有點奇怪啊?”
阿坤也舔了舔嘴唇,有些疑惑:“喂,你是不是嘴裏嚼過什麽奇怪的東西?”
“怎麽可能,一定是這茶的問題。”
“再喝。”
咕咚咕咚,兩人又灌了幾口。
別說,板藍根帶來的苦味,就連龍國人也很少拿它直接沖泡。
但常年喝馬黛茶的阿國人,對這種味道卻天然的喜歡。
雖然和傳統的馬黛茶有區別,但兩人都覺得很新奇。
他們趕忙叫來墨辰:“主廚先生,請問這茶,加了什麽東西,味道蠻別致的。”
“是板藍根,我加了板藍根。”
墨辰專門查了板藍根的專有詞彙,給營養師和阿坤介紹道。
營養師克雷斯登雙眼一亮:“哦,原來是板藍根,我知道這種東西,很好的藥材!”
南美球隊的營養師和歐洲球隊的營養師,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比如一些中南美國家,他們的營養師甚至在賽前會用巫術祈禱。
科學、傳統醫藥學、甚至是神學、他們都有所涉獵。
南美人很相信一些傳統的巫醫。
同樣,他們對龍國的中醫,也比歐洲人更為篤信。
克雷斯登非常熱愛龍國的中醫學,在給隊員們選配餐飲時,也喜歡參考一些龍國醫書。
但無奈自己從來沒去過龍國,對那些心之向往的文化,只是一知半解。
所以不敢亂用藥材給隊員們加餐。
但是墨辰拿出的板藍根馬黛茶,讓克雷斯登如獲至寶。
“好極了,真的是好極了!”
“這茶品的味道,我們的隊員完全可以接受,而且他們都不願服用抗感冒藥物,這板藍根馬黛茶,太重要了!”
兩人對墨辰的這個創意非常滿意,看起來事情已經基本是板上定釘了。
不過他們同樣也要嘗嘗墨辰的手藝。
隊員們比賽辛苦,好的美食不但可以舒緩情緒,更可以提供戰鬥力。
牛肉自是不用多說,這是撒鹽哥店鋪的招牌食物。
不誇張的說,在這家卡國Nusret分店裏,幾乎能買到世界上各種極品的牛肉。
牛肉專業戶撒鹽哥,為了迎合土豪國家和世界各地的球迷球星,在這家分店上是花了血本的。
同樣,他的收益,也是數錢數到手軟的。
錢是什麽?這裏的人民根本不在乎錢。
選了幾塊阿國的潘帕斯牛排,墨辰開始烤制。
和撒鹽哥不同,他沒有誇張的手法和搞笑的面部表情,但手上的活,一眼看上去就專業無比。
燒烤這種東西,其實就是美拉德反應後,蛋白質焦化産生的美妙香味。
普通人和大廚烤出來的東西,實際上是各種烹饪技法裏,差距最小的一項。
梅老板和隊員們更喜歡烤牛肉,而不是煎牛肉,這和南美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這幾塊牛排,墨辰用粗鹽和橄榄油簡單腌制,然後直接上炭火烤。
一面烤制微焦後,再翻到另一面。
不用封邊鎖水,鮮嫩無比的潘帕斯牛排,本身就是水嫩多汁牛排的代表。
“啊,嗷,專業啊!”
阿坤和他的直播間觀衆們一起,給出了一個贊。
有專業功底的廚師,燒烤與普通人的區別就在于看起來更衛生,時間把控的更精準。
當兩份傳統烤牛排端上來後,阿坤和營養師都點了點頭。
“嗯,可以,這份烤肉的手藝,已經足夠在隊裏當主廚了,何況他還會龍國藥膳。”
阿國球隊的主廚,要求并沒有那麽高。
基本就是精通本國人喜歡的烤肉,擅長烹饪牛的各個部位就算合格了。
至于果蔬等營養搭配的專業問題,則要營養師克雷斯登來把關。
如果墨辰能臨時加入到球隊的話,那克雷斯登的任務就會輕松許多。
不過本着對球隊負責的态度,克雷斯登還是要再把把關。
一口牛排入口。
外層微焦,鮮美的汁水爆溢出來。
克雷斯登再次伸出大拇指:“地道!”